为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及原料的采购、验收、储存与发放流程,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该制度适用于学校食堂内所有食品及原料的出入库管理活动,涵盖从采购到使用全过程的监管。
一、管理原则
1. 安全第一:所有食品及原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严禁采购、使用过期、变质、假冒伪劣产品。
2. 源头可溯:建立完善的进货台账,确保每一批次食品及原料来源清晰、质量可控。
3. 分类管理:根据食品种类、保质期、存储条件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4. 责任明确:设立专人负责出入库登记与日常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采购管理
1. 食品及原料采购应由学校统一组织或指定专人负责,严禁个人私自采购。
2. 采购前需制定采购计划,明确所需物品的种类、数量及质量要求。
3. 所有供应商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4. 采购过程中应坚持“货比三家”原则,确保价格合理、质量可靠。
三、入库管理
1. 所有采购的食品及原料在入库前必须经过严格验收,查验其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观质量等。
2. 验收人员应填写《食品及原料验收记录表》,详细记录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应商信息等。
3. 入库时应按照类别、批次分别存放,标识清晰,便于查找和管理。
4. 对于易腐、易变质的食品,应立即放入冷藏或冷冻设备中保存,并做好温控记录。
四、出库管理
1. 食品及原料出库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防止因库存时间过长导致变质。
2. 出库时须填写《食品及原料出库单》,注明用途、数量、领用人及领用时间。
3. 领用人应确认所领取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4. 出库后应及时更新库存台账,确保账物相符。
五、库存管理
1. 建立健全的库存台账,定期盘点,做到账、卡、物一致。
2.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原料的储存条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及原料应提前预警,优先使用,防止浪费。
4. 库房应保持整洁、通风良好,防止虫害、鼠害等发生。
六、监督与考核
1. 学校后勤部门应定期对食品及原料出入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严重者追究相关责任。
3. 将食品及原料管理纳入食堂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内容,促进制度有效执行。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食堂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及原料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