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张九龄虽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声名显赫,但他以清雅脱俗的诗风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感遇》是张九龄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共十二首,其中第一首尤为著名,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
《感遇其一》全文如下: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欣欣此生意,自尔非人设。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首诗看似写的是兰草与桂花,实则借物抒怀,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世俗浮华的不屑。首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描绘了兰草在春天繁茂生长,桂花在秋天绽放洁白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季节对比。兰与桂皆为高洁之物,象征君子的品德,也暗示诗人自身志趣所在。
接下来,“欣欣此生意,自尔非人设”两句,表达的是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非人为安排的结果。这里既有对自然规律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人性本真状态的呼唤。诗人认为,真正的生命之美在于其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为之。
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进一步深化主题,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花瓣凋零、化为尘土,香气依旧留存,象征着高洁品格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香如故”的精神,正是张九龄所推崇的人格理想。
最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面上是在说菊花的独特之处,实际上则是借花喻人,表达出诗人对高洁、孤傲人格的坚守。他并不特别喜爱菊花,而是因为当其他花都凋谢之后,唯有菊花依然盛开,象征着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综上所述,《感遇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更是一篇蕴含哲理、寄托情怀的佳作。它通过兰、桂、菊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张九龄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这首耐人寻味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