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转发了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居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旨在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更加精准、高效、可持续的困难居民帮扶机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居民因疾病、残疾、失业、意外事故等原因陷入生活困境,亟需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为此,市民政局会同财政、人社、卫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这一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
《意见》提出,要健全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与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帮扶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帮扶格局。
此外,《意见》还强调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困难居民识别的精准度和救助效率。通过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现象的发生。
在具体实施方面,文件要求各区市、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困难居民帮扶的良好氛围。
此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青岛市在加强困难居民帮扶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推动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更多的困难群众将享受到更加温暖、更有尊严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