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性文章,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迅猛进步,以及这些科技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生活,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会文章中“呼风唤雨”这一比喻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表达。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积累相关词语。
- 了解20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关心社会进步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呼风唤雨”的象征意义,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片段(如航天、通信、医疗等方面的科技发展)。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20世纪科技发展的资料,做好课堂交流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20世纪科技发展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导入:“你们知道‘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吗?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呼风唤雨’吗?”
3. 引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注不懂的地方。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组织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意思。
3. 分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哪些科技成就让你印象深刻?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呼风唤雨”的比喻意义。
- 引导学生理解“呼风唤雨”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控制自然,而是指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2. 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航天技术等),分析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 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科技产品让生活更便利。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展示现代科技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如人工智能、5G网络、新能源技术等,引发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你认为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挑战?
3. 教师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科技发展,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也要注意可能带来的问题。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科技?
3. 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理想,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呼风唤雨”》,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感受。
2. 查找一位科学家的故事,写一份简单的介绍稿,下节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
```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改变生活,梦想照亮未来
呼风唤雨 → 科技发展
电灯、电话、汽车、航天……
科技带来便利,也引发思考
我们要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
八、教学反思
本课以“呼风唤雨”为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科技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全面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