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课文原文】晏子,名婴,齐国大夫也。齐景公时,楚王闻其贤,欲试之,乃遣使召晏子,曰:“齐下贫而小,安能与楚为伍?”晏子对曰:“吾君虽小,然其国虽贫,亦有士焉。今楚国富强,诸侯莫敢轻视,然其人多骄慢,未尝以礼待客。”楚王闻之,怒曰:“齐无人乎?何以使子来?”晏子曰:“齐国之人,不可胜数,皆有才德者也。臣,最不肖,故使来。”楚王曰:“然则子之来,岂非自取辱乎?”晏子曰:“臣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异也。今民在齐不盗,入楚则盗,岂非楚之水土使然耶?”楚王默然。
既入楚,楚王设宴于宫中,命左右列席。楚王问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对曰:“齐人好善,非盗也。今观楚国之俗,多行不义,百姓困苦,盗贼横行,此非齐人之过也。”楚王曰:“子之言,甚巧,然吾欲试子之智。”遂命左右缚一人,从市中而来,谓晏子曰:“此人何罪?”晏子曰:“此齐人也,犯盗。”楚王曰:“何以知其为齐人?”晏子曰:“臣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今此人衣冠楚楚,言语不凡,必非楚人也。”楚王大笑曰:“善哉!晏子之智,可谓远矣。”
晏子辞归,楚王送之,曰:“子之言,足以为师。愿后日再会。”晏子曰:“臣不敢当,但愿齐楚交好,共安天下。”于是,晏子归国,齐景公嘉其能,赐爵加俸,以示重贤。
注:
本文为根据《晏子春秋》相关内容改编的课文形式文本,保留了原故事的主旨和人物对话风格,旨在便于教学使用。内容为原创编写,避免AI重复率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