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在线蹲一个救命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4 02:33:04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

- 掌握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意境开阔等。

-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杜甫“诗史”与“诗圣”的文学地位,增强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三首诗的情感主旨与艺术特色。

- 难点:体会杜甫诗歌中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诗歌朗诵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三首诗,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播放一段与杜甫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

> “同学们,你们知道‘诗圣’是谁吗?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杜甫的三首经典诗作,感受他的家国情怀。”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朗读课文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 分组朗读,互相点评,提升语感。

2. 整体感知

- 学生快速浏览三首诗,找出每首诗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

- 教师引导总结:《春望》写战乱之痛,《登高》抒人生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仁爱之心。

(三)精读赏析(25分钟)

1. 《春望》

- 内容解析:描绘战乱后长安的萧条景象,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 重点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比手法,突出战乱带来的变化。

-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体会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2. 《登高》

- 内容解析:描写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人生无常、壮志难酬的感慨。

- 重点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体现诗人孤独与苍凉。

- 艺术特色: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语言凝练。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内容解析:讲述自己茅屋被风吹破的经历,进而推己及人,表达“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愿望。

- 重点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与无私的精神。

-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感悟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境界。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讨论:

- 杜甫的诗歌有哪些共同主题?

- 如果你是杜甫,面对国家动荡、个人困苦,你会怎么做?

2. 联系现实:

-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如何传承杜甫的精神?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三首诗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强调杜甫作为“诗圣”的历史地位及其作品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杜甫“诗史”风格的理解。

- 自选一首诗,进行仿写练习,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古诗情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层次的阅读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审美体验,提升其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