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纸船与风筝》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这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熊和松鼠之间通过纸船和风筝建立友谊的故事,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纸船和风筝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后续的情感体验奠定了基础。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说明他们对这个主题有较强的共鸣。
其次,在阅读理解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通过分段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走进小熊和松鼠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吵架”这一部分,我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小熊或松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体会友情中的误会与和解。这种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
在语言训练方面,我设计了仿写练习,让学生模仿文中“纸船漂呀漂,漂到小溪里;风筝飘呀飘,飘到松树上”的句式,写出自己的想象。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课文结构的理解。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时表现得不够投入,可能是因为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深。此外,时间安排略显紧张,导致个别环节未能充分展开。今后在备课时,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教学节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纸船与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哲理的课文,它教会我们珍惜友情,学会沟通与包容。作为教师,我应不断探索更贴近学生心灵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温暖而有力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