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的《野望》,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其诗作中少见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怀交融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思。
全诗如下:
>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南浦清江万里桥。
> 海内风尘诸弟隔,
> 天涯涕泪一身遥。
> 唯将迟暮供多病,
> 未有涓埃答圣朝。
> 草堂无主燕飞回,
> 恰似旧时王谢宅。
从内容来看,《野望》以“望”为题,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家国、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图。西山皑皑白雪覆盖,三城戍守森严;南浦江水清澈,万里桥横跨其间。这一联写景开阔,气象雄浑,既有边疆的苍茫,又有江南的秀美,展现出杜甫笔下独特的地理与人文景观。
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则由景入情,转入对现实的感慨。战乱频仍,兄弟离散,诗人独自漂泊天涯,不禁泪洒衣襟。此句情感深沉,体现出杜甫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颈联“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自责。年岁已高,身体多病,无法为国家尽忠效力,心中充满愧疚。这种“报国无门”的苦闷,在杜甫的诗中屡见不鲜,但在这里表达得尤为含蓄而深刻。
尾联“草堂无主燕飞回,恰似旧时王谢宅”,以景结情,意味深长。昔日的草堂荒废,燕子归来,仿佛昔日的名门望族已成过往。这既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也暗含对盛衰更替、世事无常的哲理思考。
总体而言,《野望》是一首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的佳作。杜甫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边塞与江南交织的画卷,同时倾诉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孤独与忧思。全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诗人眼中的风景,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士人的精神世界。杜甫用他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希望,也留下了后人不断咀嚼与感悟的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