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世说新语》容止原文及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世说新语》容止原文及译文,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1 01:32:47

《世说新语》容止原文及译文】《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一部极具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门客编撰。全书共分为三十六门,内容多为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士人精神。其中,“容止”一章,专门记录了人物的仪表风度、举止言谈,展现了魏晋时期对“仪态之美”的重视。

《世说新语·容止》原文:

1.

谢安年少时,尝与王导共登北固山,见江涛汹涌,叹曰:“此地有龙虎之气。”王导曰:“今虽无龙虎,亦有风云之志。”

2.

王右军(羲之)在会稽,尝作《兰亭序》,其字清秀,如美女簪花,笔意潇洒,后人莫及。

3.

谢太傅(安)与子猷(徽之)共处,尝问曰:“汝何以不读书?”子猷曰:“我欲读《周易》,未得。”太傅笑曰:“汝若读《周易》,则必能通理。”遂命左右取《周易》授之。

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恭之弟)问曰:“卿何以自肥?”恭曰:“我本无田宅,惟以书为业,故自肥耳。”大曰:“卿真清贫之士也。”

5.

谢玄少时,姿容俊美,风神秀彻,时人皆称其为“玉树临风”。

6.

王朗(茂弘)尝与王导论政,导曰:“天下之治,在于得人。”朗曰:“然则君子当慎其所举。”

7.

王敦之乱,王导从容应对,神色不变,人皆服其镇定。

8.

谢安尝坐于竹林中,风起竹动,安曰:“此竹亦有风骨。”

9.

王子敬(献之)年少,风流俊逸,尝谓人曰:“吾书如风,不可捉摸。”

10.

王导尝谓人曰:“君子之道,贵在行止之间。”

译文解析:

1. 谢安年轻时,曾与王导一同登上北固山,看到江水奔腾,感叹道:“这个地方有龙虎的气息。”王导回应说:“如今虽然没有龙虎,但也有风云的志向。”

2. 王羲之在会稽时,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他的书法清秀动人,如同美女簪花,笔法洒脱,后人难以企及。

3. 谢安与儿子谢徽之在一起时,曾问他:“你为什么不读书?”谢徽之回答:“我想读《周易》,还没开始。”谢安笑着说:“如果你读《周易》,就能明白道理。”于是让人拿来《周易》给他看。

4.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问他:“你怎么变得这么胖?”王恭答:“我本来就没有田产房屋,只靠读书谋生,所以才胖。”王大说:“你真是个清贫的读书人啊。”

5. 谢玄年少时,相貌英俊,风度翩翩,当时人都称赞他“玉树临风”。

6. 王朗与王导讨论国家治理,王导说:“天下的安定在于得到人才。”王朗回应:“那么君子应当谨慎地选拔人才。”

7. 在王敦叛乱时,王导面对危机仍从容不迫,神情自若,人们都佩服他的沉稳。

8. 谢安曾经坐在竹林中,风吹竹叶摇动,他说:“这竹子也有风骨。”

9. 王献之年少时风度潇洒,曾对人说:“我的书法像风一样,无法捉摸。”

10. 王导曾对人说:“君子的行为,贵在举止之间的修养。”

总结:

《世说新语·容止》通过简练的文字,描绘了魏晋名士的外在风采与内在气质,体现了那个时代对“仪态”与“风度”的高度重视。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欣赏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在今天看来,这些内容依然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与现实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