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0”,掌握其读法和写法。
2. 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数出10以内的物体数量。
3. 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0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10,理解10的组成。
- 难点:理解10的进位概念,初步建立十进制意识。
三、教学准备:
- 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实物(如苹果、积木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伙伴——“10”。你们知道10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吗?
学生A:我有10个玩具。
学生B:妈妈买了10个鸡蛋。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对10并不陌生。那我们一起来看看10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新授环节】
1. 认识10
教师出示数字“10”的卡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10”。
教师提问: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
学生C:1和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0”的写法,强调书写顺序:先写“1”,再写“0”。
2. 数数活动
教师分发小棒,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并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10根小棒可以分成几组?
学生D:可以分成5根和5根。
学生E:也可以分成2根和8根。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帮助他们理解10的组成。
3. 生活中的10
教师展示图片,如:10个小朋友排队、10颗星星、10个杯子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品都是多少个?
学生齐声回答:10个!
4. 游戏互动
教师设计“找朋友”游戏:每个学生拿一张数字卡片,找到能和自己组成10的小伙伴。
例如:拿“3”的同学要找到拿“7”的同学,因为3+7=10。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巩固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 写出数字“10”。
2. 数一数图中物体的数量,圈出10个。
3. 填空:( )+5=10,7+( )=10。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10”,学会了它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了10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合。在生活中,1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学生:我们明白了10的意义,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五、课后延伸:
布置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10个,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部分学生对“10的组成”理解上仍需加强,今后可设计更多层次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