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古诗《小池》的诗意,掌握生字词及朗读节奏。
- 学会欣赏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力。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夏日小池的静谧之美。
- 难点:感悟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小池》朗读音频、相关图片等)
-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杨万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池塘?夏天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
-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 出示图片,展示小池塘的美丽景象,引出课题《小池》。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 教师出示生字词,如“泉眼”、“惜”、“晴柔”等,进行讲解和认读。
- 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教师逐句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内容。
- “泉眼无声惜细流”,说明泉水缓缓流动,仿佛珍惜每一滴水。
- “树阴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影洒在水面,显得格外温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描绘初夏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样子。
- “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提问引导:
-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 诗人为什么用“惜”来形容泉眼?
-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小池》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意境。
-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如画画、写话、朗诵等。
- 分享交流,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诗意。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小池》。
- 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最美的小池塘。
五、板书设计:
```
《小池》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意境:静谧、清新、自然之美
情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