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朗诵诗歌】在那个阳光洒满教室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粉笔灰和书本的香气。同学们正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一场特别的课堂——老师要朗诵一首诗。
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而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老师没有翻开课本,也没有用PPT展示,只是轻轻拿起一本旧书,仿佛那里面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故事。她站上讲台,目光温柔却坚定,像是要把每一个字都送到我们的心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她轻声念出这句诗,声音不大,却像一阵微风,拂过每个人的耳畔。那一刻,教室里一片寂静,连窗外的蝉鸣都仿佛停了下来。我们仿佛看见了李白笔下的月亮,看见了他送别友人时的深情。
接着,老师又读了《乡愁》。她用一种低沉而富有感情的声音,把那些思念、孤独和回忆娓娓道来。我们听着,不自觉地低下头,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异乡漂泊的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这首诗,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感受。老师说:“诗歌不是用来背诵的,而是用来体会的。”她希望我们能从文字中找到共鸣,从节奏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
下课铃响了,但那份感动还在心里回荡。我们走出教室,阳光依旧灿烂,但心中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温暖。或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老师朗诵诗歌,不只是在教我们读诗,更是在教我们如何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