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驴技穷文言文】在古代汉语中,“黔驴技穷”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三戒》之一。原文如下: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这段文字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一只来自贵州(古称“黔”)的驴子被带到一个地方后,因为没有实际本领,最终被老虎识破并吃掉的过程。这个故事形象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使外表强大,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黔驴技穷”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遇到困难时,已经没有更多的办法和手段可以应对,只能束手无策。它不仅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避免在关键时刻“黔驴技穷”。
从文言文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寓言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柳宗元通过这则故事,不仅表达了对那些徒有虚名之人的批评,也寄托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今天,当我们再次阅读“黔驴技穷”这篇文言文时,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汉语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与教训。在现代社会,面对竞争与挑战,我们更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避免成为“黔驴”,而要做一只真正有实力、有智慧的“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