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评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以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与作家之间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与美好的情感。本文通过对该课教学片段的分析,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深度感悟,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感的熏陶。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内容,而是通过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陌生人?”来激发学生的回忆和情感共鸣。这种由生活经验引出文本的方式,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也为后续的情感体验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小男孩站在门口,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作家”,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场景。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开始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在精读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任务:“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向作家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个问题促使学生从角色出发,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通过角色代入,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对课文的情感认同。
此外,教师还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了一段与课文情境相似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人物情绪的变化。这种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总结时,教师没有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勇敢表达自己”,有的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这些回答虽然简短,却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
总体来看,《小摄影师》的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语言感悟”与“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交流中体会情感的温度。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如何将语言训练与情感教育有机融合,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