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名师教学设计《小班数学活动《什么圆圆圆上天》》完整教学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名师教学设计《小班数学活动《什么圆圆圆上天》》完整教学教案.,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6 14:30:08

名师教学设计《小班数学活动《什么圆圆圆上天》》完整教学教案.】一、活动名称:

《什么圆圆圆上天》

二、适用年龄:

小班(3-4岁)

三、活动领域:

数学认知与语言表达

四、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圆形物体的特征,初步理解“圆形”这一形状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识别圆形物品,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形状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五、活动准备:

- 教具:圆形图片若干(如太阳、球、饼干、车轮等)、实物圆形物品(如皮球、盘子、纽扣等)。

- 环境布置:教室中布置一些圆形物品,营造探索氛围。

- 音乐素材:轻快的背景音乐,用于导入和结束环节。

六、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围坐成一个圈。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圆的’吗?”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品。

2. 探索与发现(10分钟):

教师出示各种圆形图片和实物,逐一展示给幼儿看。

引导幼儿触摸、观察这些圆形物品,提问:“这个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点?”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圆圆的”、“没有角”、“可以滚来滚去”。

3.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找找圆圆的东西”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圆形物品,如窗户、门、时钟、书本封面等。

幼儿每找到一个圆形物品,就说出它的名字,并说一句“这是圆圆的”。

4.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心中“圆圆的”东西。

鼓励幼儿用彩色笔涂色,完成后展示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

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请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有哪些是圆圆的东西,明天来和大家分享。”

七、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识别圆形物品。

- 评估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用简单语言描述圆形特征。

- 记录幼儿在游戏和绘画中的表现,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八、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圆圆的”为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幼儿建立对圆形的基本认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形状的认知,丰富幼儿的几何思维。

九、家园共育建议:

建议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增强亲子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数学思维能力。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设计,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提升幼儿的数学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