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D》课程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D》课程教学大纲),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21:57:39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D》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核电厂系统与设备的全面知识,特别是在第四阶段(D阶段)中涉及的关键系统及其运行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核电厂主要系统的功能、结构、运行方式及安全要求,为进一步从事核电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核电厂系统与设备 D》

- 课程代码:NPP-SYS-D

-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 学时安排: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授课 32 学时 + 实验/实践 16 学时)

- 适用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动力类相关专业

- 先修课程:《核反应堆物理基础》、《热工基础》、《核电站安全分析》

-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核电厂各主要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及运行管理,具备初步的系统分析和故障诊断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核电厂整体系统构成及其功能划分。

- 掌握主冷却剂系统、辅助系统、安全系统等关键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 熟悉核电厂设备的基本类型、选型原则及运行维护要点。

2. 能力目标

- 能够对核电厂系统进行基本分析与评价。

- 具备初步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3. 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安全意识。

- 强化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 增强对核电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 序号 | 教学模块 | 内容概要 | 学时 |

|------|----------|----------|------|

| 1 | 核电厂总体系统概述 | 核电厂系统分类、功能划分、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 4 |

| 2 | 主冷却剂系统 | 系统组成、运行原理、设备配置、典型故障分析 | 8 |

| 3 | 辅助系统 | 电气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等 | 6 |

| 4 | 安全系统 | 防止事故的系统设计、应急响应机制、安全壳功能 | 8 |

| 5 | 设备介绍与选型 | 核电站关键设备如泵、阀门、换热器等的功能与选型依据 | 6 |

| 6 | 系统运行与维护 | 运行规程、维护策略、可靠性分析 | 6 |

| 7 | 案例分析与实践 |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与讨论 | 8 |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增强课堂互动性。

-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实验与实践:结合仿真软件或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系统运行过程。

- 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升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 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 20%

-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 30%

-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 主教材:《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清华大学出版社

- 参考书目:

- 《核电站系统与设备》,原子能出版社

- 《核电厂安全分析》,中国电力出版社

- 《核电站运行与维护》,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 注重系统性与实用性:课程内容紧扣核电厂实际运行需求,强调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 强化工程思维培养: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环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利用虚拟仿真、在线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八、结语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 D》课程是核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工程能力和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为今后在核电领域从事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