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背影》课文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天早晨天未明,父亲便送我上车。他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父亲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看的时候,他那肥胖的、青布棉袍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人群中。
我买票时,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茶房要个“小 伙子”帮忙。他嘱咐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咐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费。可是,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没有说什么。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甚至觉得他很麻烦。
过铁道时,他要先跳下去又爬上来。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又来了。我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他。
以后,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才明白,原来那个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父亲,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最深沉的爱。他不会说“我爱你”,却用一次次的付出和陪伴,教会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牵挂。
如今,我常常想起那个冬日的车站,那个佝偻着背、艰难攀爬的身影,那是父亲的背影,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