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登高诗导学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登高诗导学案,急哭了!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1 19:57:40

登高诗导学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登高诗”的基本概念与文学特点;

2. 掌握几首经典登高诗的写作背景、艺术手法及思想内涵;

3. 提升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人情怀与人生感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登高诗中常见的意象(如山川、风物、季节等)及其象征意义;

- 难点:把握诗人通过登高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与人生哲思。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当你站在高山之巅,看到广阔的天地,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自身经历或影视作品中的登高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文本研读:

选取几篇典型的登高诗作为阅读材料,如杜甫《登高》、王之涣《登鹳雀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等。逐句分析诗歌内容,注意以下几点:

- 诗歌的结构与节奏;

- 常见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 诗人通过登高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如孤独、壮志、感慨时光等)。

3. 情感体验与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这些诗中,诗人为什么选择“登高”这一行为?它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登高诗的情感基调是否有所不同?

- 你最喜欢哪一首登高诗?为什么?

4.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登高诗”,要求:

- 使用传统诗歌的格式或现代诗的形式;

- 融入个人对自然、人生或社会的感悟;

- 表达出一种情感或哲理。

5.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登高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与价值,强调其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寄托。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登高望远”背后的精神追求。

四、作业布置:

1. 诵读并背诵《登高》《登鹳雀楼》等诗作;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登高”这一行为的理解;

3. 选择一首登高诗,进行赏析并制作PPT展示。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文本细读、情感交流与创作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登高诗的内涵与魅力。后续可结合更多地域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深度。

备注: 本导学案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与学生水平灵活调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