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小括号、解决问题】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其中,“小括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起到关键作用。
一、什么是小括号?
小括号(即“(”和“)”)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先算括号里的内容。例如:
- 5 + (3 - 1) = 5 + 2 = 7
- 8 - (2 + 3) = 8 - 5 = 3
通过使用小括号,我们可以明确运算的顺序,避免因为没有括号而产生错误的结果。
二、小括号的作用
1. 改变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我们通常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有了括号,就优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2. 帮助理解题目意思
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括号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哪一部分应该先算。
三、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例题1:
小明有6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然后他吃掉了2个。他现在还有多少个苹果?
解法:
6 + 3 - 2 = 7
或者,可以用括号来表示先加后减:
(6 + 3) - 2 = 7
例题2:
小红买了4支铅笔,又买了2支,但送给了同学1支。她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解法:
4 + 2 - 1 = 5
也可以写成:
(4 + 2) - 1 = 5
例题3:
学校图书馆有10本书,借出去了5本,又还回来3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
解法:
10 - 5 + 3 = 8
或者:
(10 - 5) + 3 = 8
四、练习题精选
1. 计算:
(7 - 2) + 3 = ?
(9 + 1) - 4 = ?
6 + (5 - 3) = ?
2. 解决问题:
小华有8块积木,爸爸又给他了2块,后来他用了3块搭房子。他现在还有多少块?
(提示:用括号表示先加后减)
3. 填空:
4 + ( ) = 7
( ) - 2 = 5
9 - ( ) = 4
五、总结
小括号是数学运算中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运算顺序,也能让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加直观和准确。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做相关练习,逐步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孩子们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