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记录表】时间:2025年4月5日
地点:学校教师办公室
参与人员: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
主备人:张老师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
课题:《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惜亲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分析“背影”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理解父亲形象的塑造。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音频、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通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语句,思考“你是否也有一个让你感动的‘背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背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营造情感氛围。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背影”的段落。
- 小组讨论:这些描写中,哪些细节最打动你?为什么?
(三)深入探究(20分钟)
- 分析父亲买橘子的场景,探讨动作描写的作用。
-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人物的“背影”,如“我”的背影与父亲的背影,体会情感差异。
-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背影”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
(四)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令你难忘的“背影”。
五、教学反思与建议
- 本节课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 部分学生对“背影”这一意象的理解仍较浅显,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
- 可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感染力。
记录人:李老师
审核人:张老师
日期: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