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同步测练原题(答案)】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礼记》作为古代经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选入教材进行教学。其中,“《礼记》二则”通常指的是《虽有嘉肴》与《大道之行也》两篇短文。这两篇文章语言简练、思想深刻,是学生理解古代儒家思想、提升文言阅读能力的重要材料。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礼记》二则的内容与主旨,许多学校都会安排“同步测练”,即在课堂学习之后,通过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检测学习效果。以下是针对“22《礼记》二则同步测练”的原题及参考答案整理,供师生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嘉肴(yáo)
B. 弗食(fú)
C. 其此之谓乎(wèi)
D. 选贤与能(jǔ)
答案:A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 故人不独亲其亲
C. 大道之行也
D. 恶其弃于地也
答案:C
3. 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B. 即使有好的食物,不品尝也无法了解它的美味
C. 虽然有好菜,但如果不吃,就无法知道它的滋味
D. 即便有美食,若不去吃,就不会明白它的味道
答案:B
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庄子》
答案:C
5. 下列对《虽有嘉肴》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B. 讲述人生哲理
C. 阐述治国之道
D.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作者不详。
答案:礼记
2. “弗食,不知其旨也”中“旨”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味道美好
3.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的“与”通“________”。
答案:举
4. 《大道之行也》描绘了理想社会的特征:“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男有分
5. 《虽有嘉肴》一文中,强调学习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体现了“________”的学习态度。
答案:学然后知不足
6.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________》。
答案:礼记·学记
7.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说明人们对待财物的态度是:________。
答案:不贪图私利
8.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表现了人们对劳动的态度是:________。
答案:乐于奉献
9. “天下为公”是《礼记》中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体现了儒家的________思想。
答案:大同
10.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说明了一个理想社会的特征是:________。
答案:安定和谐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简要说明《虽有嘉肴》一文的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
文章通过“嘉肴”与“弗食”的对比,引出“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我。
2. 《大道之行也》描绘的理想社会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大道之行也》描绘的理想社会具有以下特点:人人公平,选贤任能;诚信和睦,互帮互助;物质丰富,生活安定;老有所养,幼有所长;没有欺诈,没有盗贼,社会和谐。
四、阅读理解(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 这段话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分)
答案:《虽有嘉肴》;作者不详(或出自《礼记·学记》)
2. 请解释“教学相长”的含义。(3分)
答案:“教学相长”指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自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也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 你如何理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5分)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通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身理解的困难。它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进步中成长。
结语
通过对《礼记》二则的学习与练习,不仅能够加深对古代文化思想的理解,还能提升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完成“22《礼记》二则同步测练”后,能够认真复习、查漏补缺,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