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例分析题】在临床医学中,外科病例分析是检验医学生及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真实或模拟的病例,考察学员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术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本文将围绕一个典型的外科病例展开分析,旨在提升读者对外科常见问题的理解与应对能力。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痛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自述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并伴有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2℃)。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率98次/分,呼吸18次/分,体温38.7℃。腹部检查:右上腹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未触及肿块,肝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88%,ALT 120 U/L,AST 90 U/L,总胆红素28 μmol/L。B超提示胆囊增大,壁增厚,胆囊内可见强回声光点,胆总管未扩张。
初步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但需进一步鉴别是否为胆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如肝脓肿、胰腺炎等。
进一步检查建议:
1. 腹部增强CT:有助于明确胆囊炎症程度、是否存在胆囊穿孔或周围脓肿。
2. 血培养:以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及其敏感药物。
3. 肝功能全套:进一步评估肝脏功能状态。
4. 腹部X线平片:排除其他急腹症可能。
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急性胆囊炎,可给予抗生素(如头孢类或氟喹诺酮类)、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及支持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2. 手术治疗:若患者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存在胆囊穿孔风险或反复发作,则应考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处理与注意事项:
- 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
-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油腻食物。
- 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
总结:
该病例展示了典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流程。在外科实践中,准确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合理的辅助检查。同时,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通过不断积累病例经验,外科医生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病情,提高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