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六国论》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六国论》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5 20:28:37

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散文,文章以战国时期六国灭亡为背景,深刻剖析了六国败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学习这篇课文时,掌握其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至关重要。以下是本文的重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解析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破灭:灭亡。

- 赂:贿赂,这里指割地求和。

- 句意: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好,也不是因为作战能力差,而是因为贿赂秦国。

2. 弊在赂秦也。

- 弊:弊端,问题所在。

- 句意:问题出在贿赂秦国上。

3.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厥:其,他们的。

- 父祖:祖辈。

- 暴:通“曝”,暴露。

- 句意:想到他们祖先的艰难奋斗,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得到了一点点土地。

4.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 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 弥:更加。

- 句意: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而暴秦的欲望却没有满足的时候,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犯得就越厉害。

二、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这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

2. 定语后置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尺寸之地”中的“尺寸”是“地”的定语,正常语序应为“以有地尺寸”。

三、成语积累

1. 不可一世:形容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

2. 唯利是图:只追求利益,不顾其他。

3. 独木难支: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大局。

四、写作手法

1. 对比论证

- 文章通过对比六国因赂秦而灭亡与赵国虽未赂秦却因兵力不足而亡,强调了“赂秦”这一行为的危害性。

2. 借古讽今

- 苏洵借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警示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向辽和西夏屈膝求和。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六国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