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定风波》以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闻名。这首词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文本之一。以下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理解性默写及其答案,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 描绘诗人面对风雨时的从容态度的句子是:
默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析:“莫听”表明诗人不被外界的风雨所干扰,“吟啸且徐行”则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
2. 表现诗人虽处境艰难但依然乐观旷达的句子是:
默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通过对比“竹杖芒鞋”与“马”,突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谁怕”表现了诗人无所畏惧的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坦然面对人生风雨的态度。
3. 描写天气变化,从阴转晴的景象的句子是:
默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解析:“料峭春风”点明季节特征,“微冷”写出初春的寒意,“山头斜照却相迎”描绘出雨后天晴的美好景色,寓意人生的希望与光明。
4. 表达诗人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句子是:
默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回顾过往的坎坷经历,“也无风雨也无晴”表明诗人已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不再为荣辱得失所困扰。
总结:
苏轼的《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挫折与困境,通过诗人从容应对的态度,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哲学。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性默写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词作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