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2025-05-14 18:44:11

问题描述: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4 18:44:11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文学家。他以田园诗闻名于世,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常以田园生活为背景,表达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污浊的厌弃。《杂诗十二首》是陶渊明晚年创作的一组诗篇,其中第二首尤为经典,今天我们便来一同赏析这首诗。

《杂诗十二首其二》全文如下: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愤,终晓不能静。

首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描绘了一幅日落月升的画面。“白日沦西阿”中的“沦”字生动地表现出太阳渐渐隐没于西山的情景;而“素月出东岭”则进一步刻画了皎洁的月亮从东方山岭升起的景象。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转,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

接着,“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两句继续描写夜晚的景色,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广阔。这里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开阔与豁达。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这两句将视线拉回到室内,通过触觉上的感受——枕头和床席变得冰冷,进一步渲染了深夜的寂静与清冷。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更加贴近生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才能感受到时间的飞逝;而无法入眠时,才会意识到夜晚的漫长。这种对时间的敏感与体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想要倾诉却无人倾听,只能独自举杯对着自己的影子劝酒。这种孤独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愤,终晓不能静。”这几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自己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想到这些,心中满是悲愤,以至于彻夜难眠,直到天明也无法平静下来。

综上所述,《杂诗十二首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深刻地表现了陶渊明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以及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陶渊明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