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与《实践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它们不仅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而且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深刻的指导思想。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系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强调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他指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并且这种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们既要看到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也要认识到彼此间的分歧;既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又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同时,《实践论》则进一步阐明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这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信息,深入分析数据,从而作出科学决策。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才能确保我们的行动方向正确无误。
结合当前形势来看,《矛盾论》与《实践论》所蕴含的思想精髓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芒。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平衡好合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解答。此外,在国内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总之,《矛盾论》和《实践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或者基层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领会这些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源泉,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拼搏奉献,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