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
不再向朝廷上书求仕,决定返回南山的旧居。
自知没有才华,被贤明的君主所弃;
身体多病,旧友也渐渐疏远。
白发日渐增多,催促着年华老去;
新春将至,旧岁即将结束。
心中满是忧愁,难以入眠,
唯有松树和月光陪伴,窗前一片空虚。
注释:
1. 北阙:指朝廷。古代宫殿北面有门,称北阙,常用来代指朝廷。
2. 敝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指孟浩然在南山的旧居。
3. 不才:没有才能,谦辞。
4. 明主:贤明的君主。
5. 青阳:春天。古人以四季配五行,春属木,木色青,故称春天为青阳。
6. 岁除:一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7. 永怀:长久地怀念或忧虑。
8. 虚:空虚,寂静。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晚年,是他对人生的一次总结和反思。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松月夜窗虚”这样的意象,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