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余额递减法不是不考虑净残值吗为什么应计提折旧额是1995】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常见的加速折旧方式。许多会计学习者在使用该方法时会产生一个疑问:“双倍余额递减法不是不考虑净残值吗?为什么计算出的应计提折旧额是1995?”下面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计算步骤。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基本原理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其特点是前期计提的折旧金额较高,后期逐渐减少。该方法的核心在于:
- 不考虑净残值:在计算每年的折旧额时,通常不扣除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 按直线法的2倍率计算:即折旧率 = 2 / 预计使用年限;
- 按账面价值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 账面净值 × 折旧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几年,若按此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剩余可折旧金额(即原值 - 净残值),则应改用直线法,以确保资产最终的账面价值等于净残值。
二、为什么会出现“应计提折旧额为1995”的情况?
假设某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500元。
1. 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
- 直线法折旧率 = 1 / 5 = 20%
-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 = 2 × 20% = 40%
2. 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 年度 | 账面净值(年初) | 折旧率 | 折旧额 | 累计折旧 | 账面净值(年末) |
| 1 | 10,000 | 40% | 4,000 | 4,000 | 6,000 |
| 2 | 6,000 | 40% | 2,400 | 6,400 | 3,600 |
| 3 | 3,600 | 40% | 1,440 | 7,840 | 2,160 |
| 4 | 2,160 | 40% | 864 | 8,704 | 1,296 |
| 5 | 1,296 | 40% | 518.4 | 9,222.4 | 777.6 |
到第5年时,账面净值为777.6元,而净残值为500元,此时应调整折旧方法,使最后一年的折旧额为:
1,296 - 500 = 796元
因此,第五年的实际折旧额应为796元,而不是按40%计算的518.4元。
但若题目中给出的“应计提折旧额为1995”,可能是以下情况之一:
- 原值更高,如20,000元;
- 使用年限更长,如10年;
- 或者题目的数据设置不同,导致最终折旧额为1995元。
三、总结
| 问题 | 回答 |
|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否考虑净残值? | 不直接考虑,但在最后几年需调整折旧额以确保账面价值等于净残值 |
| 为什么应计提折旧额是1995? | 具体数值取决于原值、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等参数,可能在最后一年调整后得到该结果 |
| 是否所有年份都按40%计提折旧? | 否,最后几年可能需要改为直线法,以保证最终账面价值与净残值一致 |
四、结论
双倍余额递减法虽然在初期不考虑净残值,但为了保证资产的最终账面价值与净残值一致,在最后几年需对折旧额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在计算过程中没有直接扣减净残值,最终的折旧额仍可能因调整而出现特定数值,如1995元。
如果你有具体的题目数据,可以提供详细信息,我可以进一步帮你计算并验证这个数值的来源。
以上就是【双倍余额递减法不是不考虑净残值吗为什么应计提折旧额是1995】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