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它原本是描述刘禅(刘备之子,蜀汉末代皇帝)在被魏国俘虏后,安于现状、不思复国的故事。后来,“乐不思蜀”用来比喻人安于现状,忘记了自己的根本或过去,甚至对当前的处境感到满足,不再有远大的志向。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乐不思蜀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含义 |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忘本 |
延伸意义 | 比喻人失去上进心,沉迷于眼前舒适的生活 |
二、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即蜀汉后主。他在蜀汉灭亡后被魏国俘虏,被带到洛阳生活。尽管身处异乡,他却安于现状,甚至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后来成为成语“乐不思蜀”的来源。
人物 | 刘禅(蜀汉后主) |
身份 | 蜀汉第二位皇帝 |
在位时间 | 223年-263年 |
亡国原因 | 邓艾奇袭成都,刘禅投降 |
典故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三、历史背景与评价
刘禅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昏庸无能,导致蜀汉灭亡;也有人认为他是“知时务”的明君,选择投降以保全百姓。无论哪种观点,“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更多是从消极角度来批评他缺乏斗志和责任感。
四、总结
“乐不思蜀”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成语,其主人公是蜀汉后主刘禅。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安于现状、迷失方向。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乐不思蜀 |
主人公 | 刘禅(蜀汉后主)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含义 |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
用途 | 批评缺乏志向的人 |
通过了解“乐不思蜀”的来历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并从中获得启示:人生不应只追求眼前的安逸,更应有远见和目标。
以上就是【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的主人公是谁】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