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曹雪芹红楼梦《好了歌》原文及赏析】引发关注。《好了歌》是《红楼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出自小说中的跛足道人之口。这首诗以讽刺和哲理的方式揭示了世间的虚幻与人生的无常,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一、《好了歌》原文
> 好了歌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他人嫁。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 痴心父母百般苦,到底不如他家好。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痴心忘不了!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二、
《好了歌》通过反复咏叹“世人都晓神仙好”,表达了对世俗欲望的否定,指出世人虽向往超脱,却无法真正放下功名、财富、爱情、亲情等执念。全诗语言通俗易懂,结构紧凑,富有节奏感,既是对现实的嘲讽,也是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三、表格:《好了歌》主题分析
内容部分 | 主题 | 表达方式 | 作者意图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 功名利禄的执着 | 对比手法 | 批判人们对功名的沉迷 |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历史对比 | 揭示权力终将消逝 |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 财富的虚幻 | 反复强调 | 指出金钱无法带来永恒幸福 |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他人嫁” | 爱情的脆弱 | 具体事例 | 表达对情感变化的无奈 |
“痴心父母百般苦,到底不如他家好” | 家庭亲情的矛盾 | 对比描写 | 揭示亲情背后的复杂性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人生无常 | 意象描写 | 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四、赏析要点
1. 讽刺意味强:通过“神仙好”的假设,反衬世人对世俗欲望的执着。
2. 哲理性深:揭示了人生如梦、荣华易逝的道理,带有浓厚的佛教思想。
3. 语言通俗易懂:采用口语化的表达,使读者易于理解和共鸣。
4. 结构重复:每段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增强节奏感和感染力。
五、结语
《好了歌》不仅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片段,更是曹雪芹对人生、社会、命运的深刻反思。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好了”并非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以上就是【曹雪芹红楼梦《好了歌》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