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通过小女孩的遭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幻象及其象征意义。
-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背景是寒冷的冬夜画面。随后提问:“同学们,在你们心中,冬天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过寒冷中感受到温暖的经历?”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一个寒冷的冬夜,认识一位在风雪中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 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夜晚还在街上卖火柴?
- 她的生活状况如何?
- 你对她的命运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关键词:寒冷、饥饿、孤独、渴望温暖、希望。
(三)精读品析
1. 第一段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大年夜,天又冷又黑……”并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小女孩的处境。
2. 火柴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结合幻象内容,讨论每种幻象代表了她怎样的愿望。
- 第一次:温暖的火炉——渴望温暖
- 第二次:喷香的烤鹅——渴望食物
-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渴望快乐
- 第四次:慈祥的奶奶——渴望亲情
- 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渴望解脱
3. 情感升华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样做?你对她有什么想说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现实生活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小女孩一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2. 写话练习
以“假如我是小女孩”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理解与同情。
(五)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作者通过小女孩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教师布置作业: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朗读感悟、情感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可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