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水龙吟(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在宋代众多词人中,辛弃疾无疑是一位极具个性与情感深度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不仅气势恢宏,更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慨。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词中所流露的情感与意境,至今仍令人动容。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被贬至建康(今南京)期间,登临赏心亭时所作。当时他虽身处江南,却心系北方故土,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内心的激荡与无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便以开阔的视野描绘出秋天的辽阔景象,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空灵而寂寥的世界。江水奔流不息,天边无尽延伸,营造出一种苍茫之感,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接着,“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里用“玉簪”“螺髻”形容远处的山峦,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但“献愁供恨”则透露出词人对眼前景色的复杂情绪。这些山峰虽美,却无法慰藉他内心的忧愁与愤懑。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一句是整首词的高潮所在,通过“落日”“断鸿”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江南游子”则是辛弃疾自指,表达了他作为一位北方人,在南方漂泊的无奈与孤独。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几句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他满腔的热血与壮志难酬的愤懑。他手中的宝剑象征着他的报国之心,但现实却让他无处施展,只能一次次地拍打栏杆,发出无声的呐喊。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描写,充分展现了辛弃疾词风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深切感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所以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的真情实感与深厚内涵。它让我们看到一位爱国词人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挣扎,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