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花非花原文及翻译】唐代诗人白居易,以其平实自然、贴近生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喜爱。其中,《花非花》便是他众多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虽篇幅短小,却蕴含哲理与美感。
一、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二、诗意解析
这首诗以“花”和“雾”为意象,描绘了一种朦胧、虚幻的景象。诗人用“花非花,雾非雾”开篇,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地表达了事物的不可捉摸与变幻莫测。花不是真正的花,雾也不是真实的雾,它们只是某种短暂而飘渺的存在。
接下来,“夜半来,天明去”,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夜晚悄然降临,清晨便消失无踪,仿佛一场梦境,令人难以追寻。
最后两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将全诗推向高潮。春梦短暂,朝云易散,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时间以及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思考。
三、翻译与解读
花不是花,雾也不是雾。
它在深夜悄然来到,天亮时又悄然离去。
它像春天的梦境,能持续多久呢?
它又像早晨的云彩,一旦消散,便再也找不到踪影。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花”与“雾”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无奈与惋惜。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新颖:以“花”和“雾”作为核心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
2. 语言简练:全诗仅二十字,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 哲理性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发对人生、时间、情感的思考。
4. 节奏感强:四句结构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五、结语
《花非花》是白居易诗歌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思想。无论是对古典文学爱好者,还是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都值得细细品味。它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皆有其短暂之美,珍惜当下,方不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