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2:卖油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卖油翁》作为一篇经典的小说性文言文,不仅语言简练、情节生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非常适合七年级学生的阅读与学习。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理解内容、感悟寓意、提升能力”为主线,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获得启发。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准确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认识到谦虚与自信并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
-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话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技亦无多,惟手熟尔”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高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卖油翁》。同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音、断句。之后组织学生分组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点拨。
3. 精读分析(20分钟)
- 字词讲解:结合注释,讲解重点实词如“矜”、“颔”、“沥”等,以及虚词如“之”、“于”等。
-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性格特点,比较两人的言行举止,体会作者的讽刺意味。
- 语言品味: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特别是“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等对话的语气变化。
4. 深入探讨(15分钟)
- 提问:“卖油翁为什么能‘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熟练”与“成功”的关系。
- 教师总结:“技无多,惟手熟耳”,强调实践与积累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卖油翁》动画短片,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兴趣。
- 布置小作文:以“我眼中的卖油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写,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词汇和句式。
2. 背诵全文,准备下节课的默写检查。
3. 阅读欧阳修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还能在阅读中受到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