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原文与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作者对旧居“项脊轩”的回忆,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文情感真挚,语言细腻,是古代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通风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余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仅四尺,而亦多异木。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白话翻译
项脊轩,原本是南边的一个小阁子。房间只有方圆一丈,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一间百年老屋,墙壁潮湿,雨水常常从屋顶滴落下来;每次移动桌子的时候,环顾四周都没有地方可以放。屋子朝北,阳光照不进来,中午过后就变得昏暗。我稍微修缮了一下,防止屋顶漏水。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围绕庭院砌上围墙,以便通风和晒太阳。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我时而躺卧,时而吟诵,静静地坐在那里,周围的声音都能听见。庭院的台阶很安静,偶尔有小鸟来啄食,人来了也不飞走。我关上窗子独自居住,时间久了,能够不因外物而欢喜,也不因自己而悲伤。
我写下这篇志文之后的第五年,我的妻子回到了家中,她经常来到项脊轩里,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习写字。这位老妇人,是我祖母的婢女,她哺育了我们两代人,我的母亲对她非常优待。房间虽然只有四尺见方,但也有许多奇花异木。庭院里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长得很高大,枝叶繁茂,像伞盖一样了。
三、文章赏析
《项脊轩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归有光通过描写自己居住的小小书房,抒发了对旧居的怀念,对亲人离去的感伤,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因其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
文章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尤为经典。它以景寄情,将亡妻的音容笑貌寄托于一棵树上,令人动容。
四、结语
《项脊轩志》不仅是一篇记事散文,更是一首关于亲情、爱情与人生感悟的诗篇。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学不在辞藻的华丽,而在情感的真挚与生活的细节之中。读此文,仿佛走进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世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