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07:28:57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所作的一篇辞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中各种离别的场景与情感。全篇通过不同的离别情境,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历来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阻修,与子兮携手。念去去兮千里,风萧萧兮水寒。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猿啼夜月,泪湿巫山之云。梦中相逢,犹是旧时容颜;醒来空对,已是天涯孤影。

至若王孙公子,游侠少年,或解佩江皋,或捐金楚市。高堂未尽,而车马已行;华屋未久,而歌舞已歇。或临歧而泣,或倚楼而望,皆因情之所系,别之难堪也。

至于老母慈女,稚子幼弟,执手相看,泪如雨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今一旦离别,心如刀割,肠断魂消。

又若夫妻之别,恩爱缠绵,执手不放,泪洒衣襟。君行万里,妾守空闺,朝思暮想,夜不能寐。春花秋月,皆成寂寞;风霜雨雪,俱是愁肠。

更有忠臣义士,赴国难而不顾,辞亲别友而无悔。虽有万般不舍,然大义所在,不得不别。此乃悲壮之别,感人至深。

嗟乎!别之为道,其情甚苦,其意甚深。古今往来,莫不有别。或悲或喜,或痛或欢,皆因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二、翻译

最令人感到悲伤的,莫过于离别了!更何况秦地与吴地之间相隔遥远,你我曾携手同行。想到一别之后将远走千里,风声萧瑟,水波寒冷。大雁惊飞,声音消失在衡阳的水边;猿猴在月光下啼叫,泪水打湿了巫山的云雾。梦中相见,仍是往日的模样;醒来后却只见孤身一人,遥望天涯。

至于那些贵族子弟、游侠少年,有的在江边解下玉佩,有的在楚地散尽钱财。家中的高堂尚未尽欢,车马已经出发;华丽的房屋还未久住,歌舞便已停歇。有人在分别的路口哭泣,有人倚着高楼远望,都是因为情感牵绊,难以割舍。

更不用说母亲与女儿、年幼的弟弟,他们紧紧相握,泪水如雨。父亲生我,母亲养育我,抚养我长大,如今一别,心中如刀割一般,肝肠寸断。

还有夫妻之间的离别,恩爱缠绵,彼此紧握双手,泪水洒满衣襟。你远行万里,我独守空房,日夜思念,夜不能眠。春花秋月,都成了寂寞的象征;风霜雨雪,也都化作了忧愁。

更有忠臣义士,为了国家大义,不顾个人安危,告别亲人朋友,毫无悔意。虽然心中万分不舍,但大义当前,不得不别。这种离别,悲壮动人,令人感动。

唉!离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情感却同样痛苦,意义也格外深远。自古以来,无论贵贱,都有离别。或悲或喜,或痛或欢,皆因内心情感触动,才表露在外。

三、赏析

《别赋》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赋文。江淹以“黯然销魂”开篇,点明离别之痛,奠定了全文的悲凉基调。文章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的离别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风萧萧兮水寒”、“雁阵惊寒”、“猿啼夜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老母慈女、夫妻离别等场景的刻画,表现出人类情感中最真实、最深刻的那一面。

江淹不仅写出了离别的痛苦,还写出了人性中的温情与坚韧。无论是王孙公子的潇洒离去,还是忠臣义士的毅然决然,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别赋》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辞赋中的典范之作。它不仅是对离别的深情描写,更是对人生、情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至今读来,仍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