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主题: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预防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
三、活动时间: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下午14:00—15:30
四、活动地点:
学校教学楼三楼教室302
五、参与对象:
高一(2)班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2. 制作PPT课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常识、情绪管理方法、人际交往技巧等;
3. 准备互动环节所需的小道具或卡片;
4. 安排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准备。
七、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10分钟)
- 班主任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意义,强调心理健康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 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心理压力的短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 心理健康知识讲解(15分钟)
- 通过PPT展示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
- 分享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应对方式,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 强调“求助不是软弱”的理念,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
3. 情绪管理小课堂(15分钟)
- 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带来的影响。
- 教授几种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写日记、运动等。
-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4. 互动游戏环节(15分钟)
- 游戏名称:“心语心愿”
- 规则:每位学生写下自己的一个烦恼或愿望,投入“心语箱”,随机抽取并朗读,大家共同给予鼓励和建议。
- 目的:促进同学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增强班级凝聚力。
5. 学生代表发言(10分钟)
- 邀请一位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体会或经历,表达对班级氛围的感受。
- 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营造温暖、包容的交流氛围。
6. 总结与倡议(10分钟)
- 班主任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并提出班级心理健康建设的倡议,如设立“心灵树洞”、定期开展心理讲座等。
- 呼吁同学们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学会关爱他人,共建和谐校园。
八、活动延伸: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变化,主动关心他人。
-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纪录片,进一步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九、注意事项:
- 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避免公开讨论敏感话题。
- 对于个别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关注和引导。
十、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心理调适能力和互助意识。今后将继续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内容与时间安排,确保活动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