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合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2. 学习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制备过程及反应条件控制。
3. 熟悉产物的纯化、鉴定与性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合成主要通过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反应式如下:
$$ \text{C}_6\text{H}_5\text{OH} + (\text{CH}_3\text{CO})_2\text{O} \xrightarrow{\text{H}_2\text{SO}_4} \text{C}_6\text{H}_4(\text{OCOCH}_3)\text{OH} + \text{CH}_3\text{COOH} $$
该反应属于亲核取代反应,水杨酸中的羟基作为亲核试剂进攻乙酸酐中的羰基碳,生成乙酰水杨酸。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 水杨酸(C₆H₄(OH)COOH)
- 乙酸酐((CH₃CO)₂O)
- 浓硫酸(H₂SO₄)
- 冰水浴
- 烧杯、量筒、玻璃棒
- 恒温水浴锅
- 抽滤装置
- 烘箱
- pH试纸或pH计
- 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 称量与混合
准确称取2.0 g水杨酸,置于干燥的烧杯中,加入约5 mL乙酸酐,并滴入2~3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2. 加热反应
将混合物置于80℃恒温水浴中加热15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
3. 冷却与析晶
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倒入盛有大量冰水的烧杯中,搅拌使产物析出。
4. 过滤与洗涤
使用布氏漏斗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沉淀,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和副产物。
5. 干燥与称重
将所得固体置于烘箱中60℃烘干至恒重,称量并计算产率。
6. 产物检测
- 用pH试纸测定产物的酸性。
- 用酚酞指示剂检测是否含有游离酸。
- 对比标准样品进行熔点测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所得阿司匹林质量:1.7 g
- 理论产量:根据水杨酸摩尔数计算约为2.3 g
- 产率:约74%
产物呈白色结晶状,无明显杂质,熔点接近标准值(135°C),表明产物纯度较高。
六、注意事项
1. 乙酸酐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与护目镜。
2. 浓硫酸为强酸,加料时应缓慢滴加,避免剧烈放热。
3. 反应过程中应保持温度稳定,防止副反应发生。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并掌握了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流程。实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的合成效率较高,产物纯度良好,符合实验预期目标。
八、思考与拓展
1. 如何进一步提高阿司匹林的产率?
2. 其他催化体系是否可替代浓硫酸?如使用对甲苯磺酸等。
3. 本实验中若未及时冷却,可能会导致哪些副产物的生成?
附录:参考文献
1. 《有机化学实验》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化学数据库(PubChem)相关化合物信息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实验过程撰写,适用于教学与科研用途,不用于商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