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含答案】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维护自身权益,还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下是一些与法律基础知识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参考答案,适合用于学习和复习。
一、选择题
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言论自由
B. 人身自由
C. 罢工自由
D. 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C
2. 下列哪项属于我国刑法中的主刑?
A. 罚金
B. 剥夺政治权利
C. 拘役
D. 没收财产
答案:C
3. 法律关系的核心是( )。
A. 权利
B. 义务
C. 法律规范
D. 法律行为
答案:A
4. 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A. 合同违约
B. 侵犯他人名誉权
C. 盗窃
D. 侵权行为
答案:C
5. 我国《民法典》自何时起施行?
A. 2019年1月1日
B. 2020年1月1日
C. 2021年1月1日
D. 2022年1月1日
答案:C
二、判断题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
答案:正确
2. 所有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
答案:错误
3. 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 )
答案:正确
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人在法律上享有相同的权利。( )
答案:错误
5.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1. 简述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组成,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什么是法律事实?它有哪些类型?
答: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类。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自然灾害;行为则是指当事人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如签订合同、犯罪行为等。
3. 举例说明我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规定。
答:《民法典》规定了结婚的条件、夫妻间的权利义务、离婚程序等内容。例如,第1047条规定,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且达到法定婚龄;第1085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 张某与李某因感情破裂决定离婚,但在财产分割上产生争议。张某认为婚后购买的房产应归自己所有,而李某则主张共同分割。
问题: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答案: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投资收益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若该房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并且没有明确约定为个人财产,则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依法进行分割。
通过以上练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建议在实际生活中多关注法律动态,增强法治观念,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