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玩物丧志的成语出自什么典故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玩物丧志的成语出自什么典故,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21:52:02

玩物丧志的成语出自什么典故】“玩物丧志”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沉迷于琐碎、无益的事物,以至于荒废了正事,失去了进取心。虽然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现代人常用的批评话语,但实际上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典文献,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玩物丧志”最早见于《尚书·旅獒》篇。原文是:“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把人当作玩物来对待,就会丧失道德;如果沉迷于器物、享乐,就会丧失志向和抱负。这里的“玩物”指的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或娱乐,而“丧志”则是指因此而失去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精神。

在《尚书》中,这段话原本是周公对商朝遗民的告诫,意在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安逸享乐,要以德为本,以志为先。后来,“玩物丧志”逐渐成为独立使用的成语,被广泛用于劝诫那些沉迷于游戏、享乐、不务正业的人。

历史上有不少因“玩物丧志”而导致失败的例子。例如,南朝梁武帝萧衍,原本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但晚年沉迷佛教,耗费大量国力修建寺庙,甚至亲自出家,最终导致国家衰败,自己也被叛军所害。再如,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后期沉迷于杨贵妃和享乐生活,最终引发“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这些历史人物的教训告诉我们,“玩物”虽看似无害,但若过度沉迷,便会侵蚀人的意志和追求,最终导致人生走向失败。因此,“玩物丧志”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把握好度,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快乐所迷惑。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玩物丧志”的现象也变得更加普遍。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等都可能让人陷入其中,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更需要警惕这种“玩物”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让一时的快感掩盖长远的目标。

总之,“玩物丧志”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经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只有认清“玩物”的危害,才能真正做到“立志”而行,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