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同步练习含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同步练习含答案,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10:47:31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同步练习含答案】在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髓,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的古文,讲述了音乐家伯牙与知音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体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本课的同步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并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供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中的“志”意思是( )

A. 志向

B. 想法

C. 心意

D. 目标

答案:C

2.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中“善哉”表示( )

A. 好啊

B. 美妙啊

C. 高兴啊

D. 可惜啊

答案:A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B.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C.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D. 此人可与言琴。

答案:D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鼓琴:

答:弹琴。

2. 善哉:

答:好啊,表示赞赏。

3. 志在高山:

答:心中想着高山。

4. 乃破琴绝弦:

答:于是摔碎琴,割断琴弦。

三、翻译句子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译: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

2.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译:好啊,浩浩荡荡像江河一样!

3.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译: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明白。

4. 虽有天下易事,此心难觅。

译:虽然天下容易的事很多,但这样的心灵知己却很难找到。

四、简答题

1. 为什么伯牙后来不再弹琴?

答:因为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所以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

2. 你从《伯牙鼓琴》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真正的友情在于心灵的共鸣,知音难觅,应珍惜彼此的理解与陪伴。

五、拓展阅读

课外可以阅读《列子·汤问》中关于“伯牙与钟子期”的完整故事,进一步体会古人对艺术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练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还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知音”这一概念的深远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品味文言文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