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孟浩然67480】《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悠远宁静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全诗如下:
> 山寺钟鸣昼已昏,
> 渔梁渡头争渡喧。
> 人随沙岸向江村,
> 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
> 忽见柴门闻犬声。
> 人语溪边古木阴,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夜晚从渔梁渡口返回鹿门山的情景。开头两句“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点明时间已是傍晚,寺庙的钟声响起,渡口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诗人却选择独自归去,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跟随人群走向江边村落,自己则乘坐小舟前往鹿门山。这里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以及他更倾向于归隐山林、亲近自然的心境。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见柴门闻犬声”两句,描绘了诗人到达鹿门山时的景象。月光洒在雾气缭绕的树林间,忽然看到柴门,听到狗叫声,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安宁的写照。
最后两句“人语溪边古木阴,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他站在溪边古树下,望着远方的山水,心中充满了对家园的牵挂。
《夜归鹿门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深刻表达。它体现了孟浩然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所传达的那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精神追求,正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所渴望的一种心灵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