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驱遣我们的想象)】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被其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所吸引。然而,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不只是文字本身,而是文字背后所激发的想象。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文字是种子,而想象是土壤。”当我们读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画面,还有情感、回忆与共鸣。
“驱遣我们的想象”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阅读之道。它提醒我们,在阅读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应主动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字背后的世界。想象不是随意的幻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活动。它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他们的意图与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只能复述内容,却无法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思想。这正是因为缺乏对想象的引导。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讲解字词句法,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如何“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提问。比如,“如果我是故事中的角色,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段描写让我联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其次,我们要善于联想。将文中的人物、场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最后,我们要敢于质疑。不要被表面的文字束缚,而是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背后是否有更深的含义。
想象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在简单的文字中看到丰富的情感。当我们学会了驱遣自己的想象,阅读就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索与创造。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直观的视觉冲击,而忽视了文字的力量。但正是文字,能够激发最深层次的思考与情感。愿我们都能在阅读中,勇敢地驱遣自己的想象,让心灵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