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深刻道理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花生的赞美之情,理解“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人生哲理。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平凡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通过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的过程,揭示“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有用的人”与“外表美”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花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看起来普通,但其实非常有价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花生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花生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花生有哪些特点?
- 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种花生、收花生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 例如:“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引导学生对比花生与其他水果的不同,体会花生的朴实无华却实用的特点。
2. 学习议花生的部分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母亲、父亲和“我”的对话,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 “父亲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有用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花生一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享,如老师、医生、环卫工人等,进一步理解“有用的人”的含义。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追求表面光鲜,而是要有实际价值”。
布置作业:
1.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2. 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并能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还需进一步优化,部分环节可以更加紧凑,以提升课堂效率。
五、板书设计
```
落花生
种花生 → 收花生 → 议花生
实用、朴实、不炫耀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