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峡江寺飞泉亭记》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写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其文集《小仓山房文集》中。文章以游记的形式,描绘了作者游览广东峡江寺飞泉亭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一、原文节选
余初至峡江寺,见飞泉亭在山之半,其势若悬瀑,声如雷鸣。坐亭中,听泉声潺潺,心旷神怡。遂题曰:“飞泉亭”。后数年,复来,亭已颓,然泉犹在,人亦未改。
二、阅读理解
1. 文章结构
文章以“初至”和“复来”为线索,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出景物的变化与人事的变迁。开头描写飞泉亭的壮观景象,中间叙述再次造访时的感慨,结尾点出“泉犹在,人亦未改”的深意,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思考。
2. 语言特色
袁枚的语言简洁凝练,善用比喻与拟声词,如“声如雷鸣”、“潺潺”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文中情感真挚,体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思想内涵
文章不仅是一篇写景之作,更蕴含着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体悟。“泉犹在,人亦未改”一句,既是对自然恒久不变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接受。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袁枚散文中常见的审美追求。
三、白话译文
我第一次来到峡江寺,看到飞泉亭位于山腰之间,气势如同瀑布从天而降,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坐在亭子里,听着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心情格外舒畅。于是我在亭子上题字:“飞泉亭”。几年之后,我又一次来到这里,发现亭子已经破败不堪,但泉水依旧流淌,人们也没有改变。
四、总结
《峡江寺飞泉亭记》虽篇幅不长,却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意境与情感。袁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感悟,体现了他“性灵说”的文学主张,即强调真情实感与个性表达。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记录,更是对心灵世界的探索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