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东北大地的深切怀念与热爱,同时也蕴含着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呼唤。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文本。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与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并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含义及用法。
-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感悟文章情感,增强语感。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深情与誓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 难点: 分析文章中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感染力。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如东北历史、作者生平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及写作背景,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东北大地的图片或视频,配以低沉而富有感情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你是否曾为一个地方深深牵挂?你有没有对某片土地产生过特别的情感?”引出课题《土地的誓言》。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 教师抽查朗读,纠正发音。
-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初步感受。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精读: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关注关键词句,如“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等。
- 语言赏析: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 情感体验: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与思念。
4. 合作探究(15分钟)
- 小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土地的誓言”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誓言?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有关“乡愁”主题的诗歌或歌曲,如《乡愁》《我的中国心》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故乡”“祖国”的理解。
- 鼓励学生写一段“我对家乡的誓言”,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爱。
6.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本文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祖国的深情呼唤。鼓励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土地》,表达你对家乡或祖国的情感。
2. 选择文中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进行仿写,要求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七、板书设计
```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情感主线:对土地的深情与誓言
语言特色:比喻、拟人、排比
思想内涵: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
八、教学反思(课后完成)
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参与度、目标达成情况等,为今后教学积累经验。
备注: 本教学设计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品味相结合,力求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