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优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爱之情,体会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 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 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 教学难点:
- 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及其深层原因。
- 探究文章中蕴含的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放弃学医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正是他回忆自己留学经历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初步理解内容。
2. 教师讲解部分生字词,如“诘责”、“匿名”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梳理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写在仙台的求学生活;
- 第二部分: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 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 外貌描写:“黑瘦”、“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
- 行为描写:“认真修改讲义”、“关心解剖图”、“没有民族偏见”;
- 总结:藤野先生是一个正直、严谨、无私、有责任心的老师。
3. 分析作者情感变化:
- 初到仙台时的孤独与迷茫;
- 与藤野先生相处后的感动与感激;
- 离开仙台后的怀念与感恩。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身边是否有像藤野先生一样的老师。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位老师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藤野先生》不仅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深情与思考的作品。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也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
1.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认识。
2. 仿照本文的写人方法,写一篇关于你最尊敬的老师的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
```
《藤野先生》
——鲁迅
人物形象:正直、严谨、无私、有责任心
情感变化:孤独 → 感动 → 怀念
主题思想:尊师重道、民族责任、人生选择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情感体验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今后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