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重返哥廷根的散文原文】我踏上这片土地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那是1980年秋天,我再次回到了哥廷根——这座我曾经生活过多年、留下无数回忆的城市。
哥廷根,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一种文化的寄托。它曾是我求学的地方,是我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落脚点。那时的我,还是一名青涩的留学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这所古老而庄严的大学。
记得初到哥廷根的那个冬天,寒冷刺骨,街道上积满了厚厚的雪。我独自一人走在石板铺就的小路上,四周静谧无声,只有风声在耳边回响。那时的我,语言不通,文化陌生,内心充满了孤独与不安。但正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逐渐找到了归属感,也开始了我的学术生涯。
哥廷根的图书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那里藏书丰富,环境幽静,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那些德文原著、哲学著作、文学作品,让我领略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深度。而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学习德语,虽然起步艰难,但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除了学习,我还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中有德国同学,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我们在一起讨论学问、分享生活,彼此之间的交流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哥廷根不仅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友谊和温暖。
然而,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离开这里多年。当年的校园依旧,但人事已非。当我再次走进那熟悉的教室、走过那条熟悉的小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那些曾经的点滴,如今都化作了记忆中的风景。
重返哥廷根,不是为了重温旧梦,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归宿。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初的自己,也找到了对学问的执着与热爱。无论未来如何变迁,哥廷根都将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里。因为这里不仅有我的青春,还有我的梦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