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瑞典学院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站在这个充满历史与荣耀的讲台上,我感到无比荣幸。瑞典学院是世界文学的灯塔,是无数作家心中的圣地。能在这里发表演讲,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激励。
我想先说一句,虽然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但我并不擅长在公众面前讲话。我的语言总是笨拙,我的表达也常常不够流畅。但今天,我愿意尝试用最真诚的方式,向你们讲述一些关于写作、关于生活、关于我自己的故事。
我出生在中国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没有图书馆,没有书店,甚至连报纸都很少见。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却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我常常躲在灶台后面,借着微弱的火光,读那些被别人丢弃的旧书。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文学,也不知道什么是写作,我只是觉得,那些字里行间藏着一种让我无法抗拒的力量。
后来,我开始写小说。起初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冲动,想把脑子里的故事说出来。我没有想过要成为作家,更没有想过会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我只是想让那些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的人物和故事,有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
我写过很多小说,有的写得不错,有的写得不好。但无论好坏,它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在小说中描绘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希望,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也描绘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
有人说,我的作品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其实,我并不刻意追求这种风格。我只是想用最真实的方式,去呈现我所看到的世界。在我的家乡,人们相信鬼神,相信祖先,相信命运。这些信仰不是迷信,而是他们面对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我在小说中把这些元素写进去,并不是为了制造奇幻效果,而是为了让读者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复杂的中国。
我也想谈谈“讲故事”这件事。在我们那个年代,讲故事是一种生存方式。在田间地头,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老人们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把一个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它们承载着文化、智慧和记忆。而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讲故事的方式变了,但讲故事的本质没有变。我们依然需要故事,来理解世界,来连接彼此。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作是一种孤独的事业,但同时也是一种最温暖的陪伴。每一位作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光亮。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