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基础知识】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急症,指的是脑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现象。这种疾病虽然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备受医学界的重视。
一、什么是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是大脑表面的三层脑膜之一,位于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蛛网膜下腔是指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内含脑脊液(CSF)。正常情况下,这一区域是无菌的,且充满液体,起到缓冲和保护大脑的作用。
当蛛网膜下腔发生出血时,血液会直接进入这个空间,导致脑脊液成分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神经功能。
二、常见病因
1. 动脉瘤破裂
最常见的原因,约占SAH病例的80%以上。颅内动脉瘤多发生在脑底部的 Willis 环附近,如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等部位。一旦破裂,可造成大量出血。
2. 外伤性出血
头部受到剧烈撞击或跌倒时,可能损伤脑表面的血管,导致出血。
3. 血管畸形
如动静脉畸形(AVM),也可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4. 高血压性出血
虽然较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实质内的小血管破裂,血液扩散至蛛网膜下腔。
三、典型症状
SAH 发病突然,常以以下症状为首发表现:
- 剧烈头痛:被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通常在几秒钟内达到高峰。
- 恶心、呕吐
- 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昏迷或意识模糊。
- 颈项强直:由于脑膜刺激,颈部活动受限。
- 光敏感:对光线敏感,甚至出现畏光现象。
- 癫痫发作: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抽搐。
四、诊断方法
1. 头颅CT扫描
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发现蛛网膜下腔是否有出血。
2. 腰椎穿刺
若CT未发现明显出血,但临床高度怀疑SAH,可通过腰穿检查脑脊液是否呈血性。
3. 脑血管造影(DSA)
可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瘤或其他血管异常,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4. MRI/MRA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
SAH 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
1. 急性期处理
- 控制血压,避免进一步出血。
- 预防再出血,如通过手术夹闭动脉瘤或介入栓塞。
- 缓解症状,如使用镇痛药、止吐药等。
2. 后期康复与预防并发症
- 防治脑血管痉挛,常用药物如尼莫地平。
- 监测并处理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
- 心理支持与康复训练。
六、预后与预防
SAH 的预后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若能及时处理动脉瘤,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良好。但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预防方面,应注重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筛查。
七、结语
蛛网膜下腔出血虽属少见疾病,但因其突发性和严重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也为早期识别和救治提供帮助。如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